【學習】我的「遊戲專案管理」學習歷程PART4: 由第二本專案管理入門書,來更深入認識專案管理

第二本認識專案管理入門書,
我選擇了我懂了!專案管理(2017年新增訂版)Fundamentals of Project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


從這本書的介紹與目錄,
可以知道一些專案管理的專有名詞,像是
專案管理學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
專案管理師(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MP)
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Guide為基礎的線上考試。
一些最基本的名詞定義,例如:

專案的定義

PMI定義專案就是「為了產出獨特的產品、服務或結果而進行的暫時性工作」。(PMBOK Guid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13; p. 5)
  • 專案只完成一次,
  • 只要是重複性的工作,那就不是專案。
  • 專案應該要:
  • 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亦即有時間限制),有預算(亦即有成本控制),明確規範工作範疇(或量)的大小,還要符合特定的成效要求。我說「應該要」的原因是,僅有少數專案能達成上述的定義。
  •  



  • 所以本書從頭到尾都將對專案的這些限制,稱之為PCTS目標,
  • PCTS指的是:
    • 成效(performance)、成本(cost)、時間(time)與範疇(scope)
    著名的品管大師朱蘭(J. M. Juran)曾經為專案下定義:專案是必須排定時程去設法解決的問題(problem)。問題包括了正面和負面的問題。舉例來說,想要開發某項新產品是一個問題,不過卻是「正面的」問題;然而環境大掃除專案則是處理「負面的」問題。

    專案失敗

    有關專案管理成功率,目前的研究結果好壞參半。相較於較大型專案,較小型專案的成功率高很多。預算超過1百萬美元的較大型專案失敗率較高,高達28% 左右。
    2015年出刊的「專案脈動」(Pulse of the Profession)顯示一些正面趨勢,同時也指出,自2012年以來,專案達標的百分比一直維持在64% 不變。
    為了有效提高達標率,PMI建議企業組織應該回歸基本面。
    PMI提到的三個基本領域為:

    1.文化。要努力建立專案管理的心態。
    2.人才。專注於人才管理、持續訓練,與正規知識的傳遞。
    3.流程。透過建立與採用標準化的專案實務與流程,來支援專案管理。

    太多專案經理都採取「準備—開火—瞄準」(ready-fire-aim)的方法,也就是先衝了再說,試圖迅速完成專案。很多組織不容許專案經理有夠多的時間做規畫,甚至完全不給任何時間。這樣做經常導致花更多時間與努力重新修正錯誤安撫不高興的利害關係人,衝進死巷只能無奈撤退。簡而言之,缺乏適當的規畫會導致專案失敗。

    什麼是專案管理?

    「PMBOK®指南」將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定義成

    「應用知識、技能、工具與技巧於專案活動,以滿足專案要求」。

    專案管理透過按照邏輯分組的47個專案管理流程的應用與整合而實現,這些流程組成5個流程群組,分別是
    • 起始(initiating)、
    • 規畫(planning)、
    • 執行(executing)、
    • 監視及控制(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 結束(closing)
      (PMBOK Guid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13, p. 6)。
    新版「PMBOK®指南」已加入5個新的專案管理流程:

    1.規畫範疇管理
    2.規畫時程管理
    3.規畫成本管理
    4.規畫利害關係人管理
    5.控制利害關係人參與

    *專案團隊有必要在管理專案之前先規畫專案。
    *適當地讓專案利害關係人參與關鍵決策與活動的重要性。
    • 專案的要求(requirements)包括先前提過的PCTS(成效、成本、時間、範疇)目標。
    菜鳥級專案經理特別容易犯的錯誤,是自己一個人卯起來替整個團隊規畫專案。接下來看到的慘劇是,專案團隊成員沒有一個人甩他做的計畫
    另一件慘劇是,菜鳥專案經理自己設計出來的計畫,裏面真是千瘡百孔、漏洞百出。經理人不可能每件事都設想得到,他們對任務期程的估計有錯誤,使整件事情在專案開始後破綻百出,最後無法收尾。
    所以,專案管理的首要原則是:一定要讓未來會牽涉到專案實際作業的人,一起來協助規畫專案。
    專案經理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一個促成者(enabler)。
    促成者的工作,就是要協助專案團隊成員,把他們所負責的工作順利完成。
    促成者是團隊成員們的介面,當後者有人缺少資源時,要幫他們找到;當有外力介入,可能中斷他們的工作時,促成者也要能居間緩衝,減少外力衝擊。專案進行時,他絕對不能是獨攬大權者,而是應該成為領導人

    「領導是一門藝術,它使其他人想去做你認為非做不可的事。」這裏用了一個很鮮活的字眼:想。獨裁者能強迫別人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看守監獄的警衛也一樣能強迫犯人分成小組幹活;但是好的領導人卻能讓人「想」去做這些事情,這是兩者之間重大的差異。

    專案中有關規畫、排時程(scheduling)與工作控制等要項,是屬於管理或是行政的部分。但是其中如果少了領導的話,專案頂多也只能達到最低水準要求而已。有了好的領導,專案績效絕對不僅止於此。

    對專案管理最大的誤解之一,就是認為專案管理不過只是排時程罷了。

    時程安排是管理專案所使用的一項主要工具,但是就重要性來說,讓專案參與人員充分了解專案目標、以良好的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來釐清待完成事項等工作,其實都比時程安排還重要。

    老實說,如果沒有好的專案管理,一份詳細的時程所代表的意義,只是一份精確記載專案失敗的回憶錄罷了!

    留言

    熱門文章